彼时酒过三巡,吕布提出自己用箭射戟的想法,并称如果在150米之外射中了画戟的枝尖,那么双方便就此作罢不要再打了,若是没射中,他便不管了。
在得到双方同意后,吕布喝了两杯酒搭箭拉弦,瞬间命中画戟的枝尖,引得现场一片叫好。至此,吕布的画戟成了后世改进的基础。
典韦的双戟
除了吕布,典韦用戟的典故更为让人佩服。典韦作为曹操手下大将,善用双戟,据称,在一次曹操被敌军围困的过程中,典韦从天而降,拿着短戟以及双戟大杀四方,让敌军不敢近其身半尺,救曹操于危难之中。
可以说,正是因为这些名将血刃敌寇的战绩太过亮眼,以至于戟这种兵器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,在两晋时期发展越发成熟,威力也越来越厉害。不过就像是昙花一现,两晋之后,戟竟然就开始慢慢衰落了,少有国家会大规模装备它。
地位被替代
究其原因,主要有三点。第一点就是两晋之后各国军队的盔甲质量上升,像戟这样的勾啄兵器能够实现的效用越来越低。
相较于戟,像马槊这样的武器更得骑兵们喜爱。毕竟戟并不是当时唯一的主流武器,戟结合了矛与戈的优点,也囊概括了它们的缺点,在战争模式改变的情况下,自然难以胜出。
第二点则是上文说的战争模式的改变,戟更适合大规模的车轮战,而在之后的骑兵战斗中,它的长度相较矛、枪、槊之类的武器稍逊一筹,所谓“一寸长一寸强”便是如此。
出现了克星
第三点便是同类型武器的出现抢夺了“市场”。彼时有一种名叫钩镶的武器,它和戟一样都是组合型武器,主要由盾和钩组合,能够让己方在左手持钩镶的情况下,右手再持刀或者枪。
当然,这还不是最主要的,最主要的是这种武器堪称戟的克星,其能够在战场上通过盾牌上的勾控制住对方的戟,从而对其发起攻击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