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温慢慢回升,春天也已在不知不觉中来临,阳气生发,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。
这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也正因如此,“春”也被赋予了另外一层含义:
相信大家都知道
性梦又被称为“春”梦
男人重振雄风叫第二“春”
动物发情时发出的叫声称叫“春”
……
似乎,当“春”赋予这层含义时,多少都蒙上了点“性”的色彩,就连孔雀开屏、野猫叫春这种类似的行为,一般都发生在春天。
01
那么,问题来了:春天会让人情欲高涨吗?人类也会“发春”吗?
首先,有个细微的点要先说一下,那就是不是每个地方都有“春天”。我们身处温带,四季分明,所以对春的感受很明显。但典型如赤道和南北极,虽然理论上也有春季,但实际感受上完全不明显,体会不到我们平常说的“春天”的感觉。
所以,如果南极的企鹅和赤道的猩猩们想在当地发个正宗的春,就比较艰难了,因为很难判断是不是在春天…
当然,有没有春天其实并不妨碍人家J配繁殖,毕竟不是所有动物都遵循在春天J配的规律,涨姿势了吧~
人类的活动也会对这个规律产生影响。比如由于人工照明的干扰,许多宠物喵主子就不只在春天发Q。
其次,对许多动物而言,PP只有一个功能——繁殖。但人类不同,人类是少有的可以单纯只为了享乐而J配的物种。所以,人类其实是全年都是行走的荷尔蒙。
那么人类的J配繁衍,会不会也有季节规律呢?
中外研究者分析了大量的出生数据,发现:在每一个有数据可查的人口结构中,都出现了明显的季节性。比如,中国近60年的生育数据都显示,一年中11-12月是出生的高峰期。
各省份出生人口表,图表来自“浪潮工作室”
有的地区甚至是上一个月的两倍。(怪不得生活中总是很容易碰到天蝎座或射手座的人,TA们真的人多…)
反推回去,可以发现,这些扎堆出生的娃大都是在咱们传统的“春节”期间被造出来的。如果按照传统的二十四节气,春节前后差不多也就是“立春”时节。
从这个意义上说,咱们似乎还真有“发春”的迹象。但是,集中在春节造人,显然并不只是因为季节。
这里还夹杂着许多文化和心理因素。中国有着庞大的打工群体,TA们不仅常年离家在外,还可能分居两地,亦或居住条件有限,无法进行酣畅淋漓的身体交流。对TA们而言,可能只有在春节放假期间,才能好好地团聚,好好地享受欢愉的感觉。
许多婚礼也常被安排在春节,因为只有这个日子,亲朋好友才容易聚在一起。
婚礼之后,自然也是尽情地羞羞啦~
另外,春节本来就是一个喜庆、快乐的日子。气氛热烈,心情放松,各种开心的吃吃喝喝,自然也更有性致来场爱的双人运动。
事实上,这种节日效应不仅体现在中国,国外也如此。研究者发现,美国的出生高峰期比中国要早,大概在每年8-9月,反推回去正好是他们的“圣诞节”。
英国的研究者则更加严谨,不仅调查了出生数据,还研究了D胎、X病和安全套销售量,最后得出了同样的结论:平安夜即J配夜…只是,圣诞节确实离春天远了一点。
02
除了出生的季节性,国外学者还发现一些跟季节有关的有趣现象:比如:女性的绝经常常集中在冬、夏二季;男性J液的J子数量和浓度,在炎热的夏季地区,明显低于其他季节等。
当然,无论是哪种影响,我们都能看到,季节对人类的影响只是一部分。人类其实并不一定受“发春”的限制。虽然也会扎堆生娃,但比起许多动物全部一个时间生孩子,显然更具有多样性。毕竟我们有十二个星座~
而扎堆生娃,也不单纯由生理控制。研究者发现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这三个城市,除了11月份,还有一个小高峰是3月份。这显然是计划怀孕的结果。因为许多女性都倾向于在春天生育,春暖花开、不冷不热的气候很适合咱们传统的坐月子。
可以看到,身为“万灵之长”,人类不仅有遵循自然的那一部分。还有其他动物不具备的文化和情感,以及调控原始冲动的主观能动性。而这正是文明的标志,也是人与动物重要的区别。
最后,以一句古诗作为今天文章的结尾:“待到山花烂漫时,她在丛中笑。”
声明: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点击联系我们,核实后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