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扒灰”原为何意?原指王安石“关心儿媳”(图)
2007年04月09日18:30
[我来说两句]
[字号:大 中 小]
来源:东北新闻网
帐号: 密码: 邮箱 论坛 站内搜索:全文 标题
今日天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最佳分辨率:1024首页 教育 房产 旅游 汽车 女性 健康 IT 招聘 网联 地图 论坛 博客短信彩信 政府采购 NEN视听 NEN网吧 BBC英语
辽宁 东北 国内 国际 财经 文娱 体育 军事 社会 图片 专题 NEN特稿 金虎时评书画名家您现在的位置:东北新闻网>新闻中心 >东北 >大话历史 >
“扒灰”原为何意?原指王安石“关心儿媳”
https://news.nen.com.cn 2007-04-10 00:09:09东北新闻网 扒灰也写作爬灰,清人王有光所著《吴下谚联》解释这两个词,关于“扒灰”是这样说的:过去有座庙香火特盛,附近住户就偷偷跑去扒取香炉中锡箔纸钱的灰,从中淘出锡来卖钱,扒灰为的是偷锡,所以用来隐指“偷媳”。
《红楼梦》里焦大骂贾府“扒灰的扒灰,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。”通行本在这儿加了一个注:扒灰,公公与儿媳妇私通。但没说为什么扒灰表示这样一种意思。
扒灰也写作爬灰,清人王有光所著《吴下谚联》解释这两个词,关于“扒灰”是这样说的:过去有座庙香火特盛,附近住户就偷偷跑去扒取香炉中锡箔纸钱的灰,从中淘出锡来卖钱,扒灰为的是偷锡,所以用来隐指“偷媳”。
另一个清人李元复在《常谈丛录》中则说,扒灰即在灰上扒行,会“污膝”,故用来隐指“污媳”。
但王有光解释扒灰没有沿用谐音法,而认为这词源于王安石与他的儿媳之事。王安石的儿子王雱早死,儿媳独居小楼。王安石不放心,暗中前往察看,儿媳“错会其义”,以为公公有意于自己,就在墙上题诗,有“风流不落别人家”之句,王安石赶紧“以指爪爬去壁粉”。事情似乎就这样结束了——然而《吴下谚联》在这儿加了一句意味深长的结语:外面流传的扒灰之语,就是打这儿来的。很显然,许多人是认定王安石有扒灰行迹而津津乐道了。以前常看一本民间文学刊物,那上面曾刊载这故事的现代语文版,说王安石和儿媳把暗通款曲的纸条儿埋在灶灰里,乘无人之时偷偷传递。说得这样有鼻子有眼,讲故事的人就仿佛赵树理小说里的说法,“公鸡下蛋亲眼见”。
史载,王安石确实曾对儿媳庞氏做过一件轰动一时的事。王雱是个神童,长大后又颇有政治野心,受挫折后犯精神病,觉得儿子跟自己长得不像,就疑忌起来,千方百计欲杀之,结果小孩“竟以悸死”。王安石同情庞氏的处境,决定让他们离婚,还为她选定了合适的对象,像嫁女儿一样把她嫁了过去。同时还有个兵部员外郎侯叔献,继配是个悍妇。侯死后,皇帝担心她虐待前妻之子,特意下了一道圣旨替侯叔献休妻,当时人们把这两件新闻编成两句话说:王太祝生前嫁妇,侯兵部死后休妻。王雱当时任太常寺太祝之职。想来,最初的传闻应该是这样的:“王安石很关心儿媳,毅然解除她与精神病儿子的婚姻。”但有人可能听到前半句就已经浮想联翩,墙上题诗或灶灰里埋字条等情节纷至沓来,于是最终大获流行的便是王安石如何“关心儿媳”的暧昧故事了。(文/巫马期)(人民网)责任编辑:孙鹏
[我来说两句]
相关新闻
2007-04-07 11:48·蒋赞初揭秘百年学府地下之谜
2007-04-05 11:23·伦敦交响北京演出 郎朗伴奏观众热情一票难求
2007-04-05 11:15·颠覆传统《绚技画卷》现代情景杂技将上演(图)
2007-04-03 16:06·消协缺位的时代
2007-04-01 13:23·长篇历史小说《王安石》遇冷引起关注
2007-03-31 06:04·管理体制改革 保障城乡一体化推进
2007-03-30 06:13·朱维铮:于丹对《论语》缺乏常识
2007-03-30 01:02·但愿仲永不姓丁
2007-03-26 08:26·人民日报:领导干部的思维关系成败
2006-04-17 10:03·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教训
更多关于 王安石 扒灰 儿媳 的新闻>>
相关搜索:
王安石
扒灰
儿媳
用户:
匿名
隐藏地址
设为辩论话题
*搜狗拼音输入法,中文处理专家>>
标题:
正方
反方
我来说两句
精华区
辩论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