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繁华万里
最近两天,俄罗斯展示了自己新一代的萨尔玛系列多管火箭炮。不得不说,作为俄罗斯推出的新一代大口径火箭炮,萨尔玛系列火箭炮,确实采用了一系列的新技术、新理念。但是,仍然没有突破技术瓶颈,属于在龙卷风系列火箭炮的基础上,进一步升级的版本。与美国的海马斯、中国的191型相比,存在巨大的技术差距。今天,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。
俄罗斯龙卷风系列火箭炮
首先,我们聊聊龙卷风系列火箭炮、龙卷风系列火箭炮,属于苏联在80年代末期发展的300毫米大口径多管火箭炮。采用了12个300毫米发射管,最大射程90公里以上,属于陆军炮兵部队在远距离支援、打击上的利器。苏联解体以后,龙卷风系列火箭炮,仍然是俄罗斯陆军的主力装备。截止2025年,俄罗斯各个部队,仍在使用龙卷风系列火箭炮。
其实,我国与龙卷风火箭炮,也有很大的渊源。90年代,我国通过各种渠道,获得了俄罗斯的龙卷风系列火箭炮。并且在原型的基础上,进一步、改进升级,推出了国产03式多管火箭炮,又被简称为03远火。03式火箭炮批量服役以后,也是解放军陆军的远程打击主力。但是,无论是俄制龙卷风,还是解放军部队的03式,都绕不开2个问题。
03式火箭炮,装填模式需要提高
首先,采用了固定的300毫米口径,无法根据实际任务的不同、打击目标的调整,更换口径。第二,即便是03式火箭炮,也采用了比较传统的人工装填模式,需要比较长的发射准备时间。在信息化战争的今天,这是非常危险的,非常容易被敌军火力覆盖或者无人机打击。
例如在俄乌一线,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。因此,具备简洁装填能力、打完就跑,同时能够兼容各种口径的新一代火箭炮,才是主要的发展方向。例如美国的海马斯系列、中国的191型,都是类似的模式。以解放军部队的新一代191型火箭炮为例,采用了300毫米、370毫米、750毫米不同的弹种模式,而且弹药补充装填,直接采用了模块化设计,存储一体化。
解放军191型多管火箭炮
能够根据实际任务的不同,选择不同口径的装填模块。而且由于是模块化设计,装填时间大大降低。不仅仅是美国、中国,最近两年,法国、德国、韩国的新一代火箭炮,也陆续开始使用类似的模式和理念。由此可见,兼容多种口径、模块化设计装填,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火箭炮的标配。不仅仅是大口径火箭炮,122毫米中等口径火箭炮,也是类似的理念。
但是,在俄罗斯,这些技术行不通。最近两天,俄罗斯展示了自己新一代的萨尔玛系列多管火箭炮。不得不说,作者看到萨尔玛系列火箭炮,第一反应“怎么还是龙卷风”。首先,萨尔玛系列火箭炮,采用了新一代的卡玛兹-63501型8×8军用卡车底盘,预计整个车辆的机动性、通过性更好。
美国海马斯系列火箭炮
也仅此而已,在萨尔玛系列火箭炮上,兼容多口径、模块化设计,两个关键要素,一个都没有。萨尔玛系列火箭炮,采用了6管300毫米火箭炮的布局,而不是龙卷风系列的12管。可是在装填理念上,仍然沿用龙卷风系列的老旧技术,无法模块式装填。同时,6个发射管的设计模式,也非常传统,无法兼容其他的口径弹种。
换而言之,俄罗斯推出的萨尔玛系列火箭炮,从理论上属于龙卷风系列的升级版,算不上新一代火箭炮。其实,早在2010年代,俄罗斯就已经开始了火箭炮模块式设计的发展工作。为何2025年推出的萨尔玛系列火箭炮,仍然沿用了各种老旧设计呢?
中国SR-5外贸型火箭炮
作者认为,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。第一,俄罗斯在火箭炮模块化设计、储存一体化装填等方面,技术并不完全成熟。第二,俄罗斯陆军“做不到”。既然是模块化装填,对于部队的后勤、运输、物资保障体系,有非常高的要求。俄罗斯陆军,近年来的部队发展,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。尤其是运输、后勤保障等方面,面临各种考验。
德国新一代多管火箭炮
即便是新一代火箭炮,采用了模块化设计、兼容多种口径,俄罗斯陆军也做不到各方面的运输、保障,这才是关键。既然如此,俄罗斯也只能在龙卷风系列火箭炮的基础上,进一步升级“缝缝补补”。至于发展新一代火箭炮,各种要求太高,俄罗斯陆军确实“做不到”。其实,不仅仅是在火箭炮方面,其他各种武器装备方面,也是类似的情况。
韩国新一代多管火箭炮
例如2024年俄罗斯刚刚服役的锦葵系列152毫米自行卡车炮,全车的设计理念,非常差,兼容性严重不足。对比欧洲、美国、中国发展的卡车炮,存在各方面的差距。也许大家发现了一个问题,20年前赫赫有名的各种俄制装备,现阶段,俄罗斯仍在使用升级版或者改进版。在武器装备发展上,缺乏新一代装备的探索和前瞻性,这也是实际问题。
俄罗斯萨尔玛系列火箭炮
关于解放军海军发展、变化的一系列故事,还有很多。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,和大家慢慢聊。